fjrigjwwe9r0t_Template:TContent
云章科技-出版行业信息化建设最好的合作伙伴-出版信息化:我们如何应对?
 
云因公司与平章公司强强整合 全面推进出版行业信息化建设
 
 
 
 
  新闻中心   
 
专家视点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专家视点
 云章动态
 行业新闻
 专家视点
 
出版信息化:我们如何应对?
作者:陈钢 发布时间:2010-01-15 【选择字体:
fjrigjwwe9r0t_Info:InfoContent

    自1995年起,国家新闻出版署决定用5~6年的时间,筹集3亿多元的资金,启动建设我国的"金版工程"。目前它包括两个网络,即全国新闻出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发行信息网络;四个大型数据库,即新闻出版管理信息数据库、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库和国家新闻出版版权数据库(以下简称"两网四库")。面对已经启动的出版信息化列车,我们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如何去应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
    一、如何审视出版业
    出版业属于信息产业的范畴。虽然经过出版工作者多年的努力,出版业的科技含量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版信息化工作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但从信息产业的范畴来看,出版信息化工作可以说与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信息意识薄弱、信息观念落后、信息手段缺乏在目前的出版行业并不是个别现象。
    虽然新闻出版署下决心要提高整个出版业的信息化水平,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据我们粗浅的了解,各地出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信息机构不健全、人员结构不合理、信息机构和信息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的局(社)并不鲜见。曾几何时,激光照排系统的出现,使传统的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如今Internet、Intranet及其他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和迅速普及,又使得我们传统的编辑工作进入无"纸"时代成为可能,但为何仍有为数不少的人墨守成规。必须从信息产业的角度审视出版业,才能开拓我们的思路。
    二、应该如何入手
    出版信息化工作首要的是要树立良好的信息观念和强烈的信息意识,这是出版信息化工作的原动力。根据我们的经验和一些其他行业或单位的成功案例,笔者认为,出版信息化工作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资源数字化
    无论是单机存储还是网络传输,其内容均是数字化的信息。因此,信息化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现有的出版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是出版信息化工作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出版单位来讲,选题、作者、读者、发行者、出版者、本社书目、版权等均是直接的出版资源。因此,首先应当制定适当的规划和可行的步骤,对这些资源进行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整理、加工。摸清自己的家底后,将这些资源输入计算机,进行资源数字化的工作。当然,数字化的过程要与新闻出版署或国家对数字化信息的要求相一致,以免给今后的相互交流造成障碍。
    2. 办公自动化
    应当以信息化社会对出版业的要求来规划出版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这是实现出版业全面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基础。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出版业的办公自动化并不难。但为保证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顺利实现,以下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1)一些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只是简单地将过去的手工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上,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们不能让新技术去适应旧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而应当借助信息技术的成果去改进我们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全面提高出版工作的效率。
    当然,这一过程对有些人来讲,可能要有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
    (2) 加强培训。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在很多人的脑子里还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也不能回避的现实。而在进行办公自动化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自主开发还是系统集成,均需要出版工作者的密切配合,因为他们是要求的提出者和系统的最终使用者。
    因此,首先应当使他们了解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计算机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是推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工作如果做不好,往往给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施造成很大的阻力。
    (3) 出版社自己开发整个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不太现实的。快捷、方便地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比较有效的手段是系统集成。根据出版工作的特点,实施系统集成时要妥善处理以下问题:
    · 软件的兼容性。例如,办公室中最常用的字处理软件是否能与大多数流行的软件相兼容。
    · 内部网的互联互通。这里主要指内部数据的传输。
    · 出版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全国的出版信息网络乃至其他行业网要互联互通。
    这是整个出版信息网络畅通的保证。
    3. 决策信息化
    就像人们常用"路"与"车"来比喻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形那样,修路是为了跑车,而构筑出版信息高速公路的目的是为了使出版信息的传递更快捷、更方便,实现出版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为出版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依据。作为出版单位来讲,建立自己的出版信息系统是"两网四库"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有了出版信息系统的支持,决策的科学化就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三、出版信息系统的组成
    1. 政策、方针信息系统
    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往往决定了一个时期的出版走向,同时也是各出版单位决定其某一时期出版指导思想的政策依据。该系统的任务是搜集党和国家有关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等信息,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对本单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二次信息。
    2. 选题信息系统
    选题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选题之争。该系统主要应体现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对本社选题的管理,便于出版者及时掌握本社的选题情况;2对其他出版社选题信息的搜集,便于掌握全面的情况;3动态选题的搜集,如作者正在进行的课题或科研项目的情况等。
    3. 市场信息系统
    这方面的信息主要以畅销书的形式体现。搜集畅销书信息的关键是要建立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遍性的信息反馈网络,使这些信息与当时的图书市场同步,便于出版者决定其发行策略。市场信息系统中还可包括图书价格信息。通过对所搜集到的图书的价格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各类图书在全国、某一地区或某一类出版社的平均价格等信息。
    4. 书目信息系统
    这些信息以书目数据库的形式存在于出版信息系统中。通过长期的积累,使出版者能够逐渐做到"知己知彼",并在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游刃有余。
    5. 作者信息系统
    作者可以说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一本(套)书的成功与否同作者有着直接的关系。作者信息以作者库的形式来体现,包括作者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等)、以往作品情况、擅长的写作手法等与出版有关的信息。有了这些信息的支持,出版就能随时掌握作者的情况,而且为出版社所策划的图书选题选择最合适的作者打下了基础。
    6. 读者信息系统
    读者信息包括读者的一般情况,还应包括与出版有关的信息,如读者的读书兴趣(爱好)、对出版社的建议等。这些信息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搜集,如在所出版的图书中附读者调查表。这些信息对出版者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它也是出版社建立图书直销网络的基础。
    7. 技术信息系统
    出版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他领域的技术进步必然或多或少地对出版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多方面的成就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很大,如目前国外广泛流行、国内也逐渐出现的电子出版物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等。当这些技术已经出现时,作为出版信息系统必须要有充分的反应,全面估价其对出版业的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不至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也才能充分体现出出版信息系统作为决策参谋的重要作用。
    8. 辅助信息系统
    以上几类信息系统主要侧重其及时性和动态性。对于出版者来讲,一些资料性的数据亦有其实用价值,如全国各级、各类图书的获奖情况,出版社、发行商的情况等。这些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其连续性和积累性,这也是出版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内容。
    完善的出版信息系统不但是出版者本身适应出版信息化的需要,也是出版者能够在今后的信息化社会中站稳脚跟的重要基础。
    四、机遇与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出版业全面走向信息化时代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1. 出版载体的变化为更充分地发挥出版业的资源优势提供了机遇
    由于信息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使得出版载体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纸质出版物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新型载体尤其是CD-ROM为出版物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现舞台。
    从信息产业的角度来看,出版业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出版资源和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出版经验。传统载体的局限性,使得出版物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而CD-ROM的出现,使过去难以实现或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出版物成为可能,出版物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表现也更趋完美。虽然目前电子出版物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传统出版物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如果因此而忽视这一新型载体给出版业所能带来的变化,就必然会错过这一难得的机遇。我们常常将新华书店形容为图书发行的"主渠道",而从目前电子出版物的销售情况来看,"主渠道"并不是新华书店,而是一些大的软件连锁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很多,但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这一新型载体出现时,并没有引起出版界的高度重视。出版业须提高对电子出版物的认识,加快电子出版物的发展,使丰富的出版资源和出版经验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
    2. 网络技术的成熟为出版业开辟更广阔的出版领域提供了机遇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目前信息技术最活跃的分支之一。在发达国家,网络出版、网上购物已不是"纸上谈兵"。虽然我国的网络普及化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但网络技术给出版业带来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出来。通过Internet发行电子版的报刊已为数不少,很多出版社也已开设了自己的主页。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通过Internet来搜集出版信息,进行版权贸易,实现出版物的网络发行,完成书稿的远程传输,对一些面窄量少的出版物,首先通过网络"预出版",然后再根据情况来决定是否正式出版等,所有这些都是值得出版界去深入探讨的问题。可以说,网络技术极大地拓宽了出版领域。虽然技术只是一种手段,但你能说技术所带给我们的仅仅是技术本身吗?
    3. 信息服务业的兴起为出版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机遇
    借助信息技术的成果来充分发挥出版业自身的优势,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如电子出版物借助于网络技术发行;还可以发挥出版业的资源优势,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总之,信息技术的成果给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给出版业带来了诸多的新问题。诸如,如何界定今后的出版活动?如何规范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出版行为?如何打击越来越"容易"的盗版活动等,都需要出版工作者在今后的实践中去思考、去探索。
    但出版业迈向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是不会有所减缓的。

                                          山东省出版总社信息中心 陈钢

关于云章 | 常见问题 | 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云章科技有限公司

编号: 京ICP备15007995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84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18号院长远天地大厦A1座601、B2座1110
电话:13601051627   15910670880  
邮箱: mail@pzcp.com